辛庄之“最”
最早的科举人士:从宋代至清代,史志记载有进士5人,举人10人。
最古历史遗址:仁厚墩。位于张家桥村嘉菱荡东北岸,仁厚墩系人工堆筑高出平地约5米,直径约50米的椭圆形土墩,属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晚期部落首领及显贵墓地。
最早时代石斧:石斧。1974年,在杨园公社和平大队第二生产队(黄家坝)(现在杨中村)麦田里出土。为新石器时代石斧。藏于常熟市博物馆。
最有名国家一级文物:玉琮、石锛。1983年,在张家桥村嘉菱荡东北岸仁厚墩出土。玉琮高15.8厘米,直径7厘米,孔径5.6厘米,玉质优良,刻纹精细,通体布满光泽。为国家一级文物。藏于常熟市博物馆。玉琮按原样放大,设在虞山镇老县场文化广场,为城市雕塑。石锛长24.5厘米,宽4.8厘米,表面呈黛绿色,石质细腻,扁平长条形,是原始生产工具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藏于常熟市博物馆。
最有研究价值的墓志:宋«周资道墓志»。于1994年在旺倪桥村出土。青石质,北宋元符三年(1100年)刻成,文21行,362字。志文中有“熙宁举词赋,元丰新太学”等语,可印证«吴郡志»等关于修太学的记述。对研究常熟宋代名人、科举、社会风俗等具有重要价值。
最宝贵的革命遗物:夏布蚊帐。1941年9月,江南抗日部队司令谭震林在赴苏北工作与东项泾(现洞港泾村)高惠康家临别时,留下曾经用过的一顶青颜色夏布蚊帐和一条毯子作为纪念。一条毯子多次使用已废弃。一顶蚊帐被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征集,现展示在馆中。
最长树龄古牡丹:植于双浜村姚家桥姚维友庭院内。主茎高1米,蓬茎3.3米,花朵直径20厘米以上。每年谷雨前开花百朵以上。据《毗陵姚氏家谱》记载,牡丹树龄已有450余年。
最粗树身古银杏:植于吕舍村濮河桥西堍“圆通庵”内。高20多米,树身粗大足2人合抱,直径约1米,树龄300余年。
最古稀雀梅:生于沈浜村王生福住宅边竹园内,雀梅高3.5米,胸径0.17米。分枝茎干0.2米,树冠直径2米多。《常熟市志》记载,树龄约300年。
最后遗留的抗日遗址:抗日碉堡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长5米,宽4米,高3米,厚0.5米。设有方形射击孔,背面有高1.80米,宽0.8米小门,供人员出入。均临河而筑,面向河道。现尚剩华欣村2座,合泰村1座。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党88师驻守看护,为抗日军事设施。2011年6月,定位常熟市文明保护单位。
最古老石桥;濮河桥。位于吕舍村西桥头,因东西跨越濮河而得名。始建于宋末元初,系花岗石砌筑的方型单孔条石穿板桥,桥面宽2.35米,通航高程3米,跨径4.9米,桥长16米。现保护完好,被列为常熟市第三批控制保护建筑。
最大跨度拱型古石桥:钓渚渡桥。位于卫家塘村南苑,苑山荡与嘉菱荡交汇处,桥南北走向是常熟辛庄张桥与锡山甘露交界桥,亦名云庆桥、鸟嘴渡桥。始建不详,于明崇祯间苑弥恬兄弟重建。清康熙嘉庆间修之。系用青石夹花岗石砌筑的3孔分节纵联并列式拱形石桥。桥面宽2.50米,通航高程10米,跨径中孔9.70米,左右小孔各5.20米,全长39.10米。为常熟境内仅存3座3孔拱形石桥之一。1982年,列为常熟县文物保护单位。2005年9月,整体迁至沙家浜风景区横泾老街影视基地。
最古汇水堵洪水利桥:大潭塘西桥,位于金荡村西端元和塘东岸,南北走向。始建于明弘治万历32年(1604年),系花岗石砌筑的条石穿板桥、桥洞两侧,凿有石槽、石槛、孔臼、耳朵,备以筑坝堵洪,是一座汇水堵洪的水利古石桥。桥面宽1.40米,通航高程2.5米,跨径3.20米,桥保护完好。
最大跨径箱式平板桥:新阳大桥。位于新阳大道元和塘。东西走向,始建于2005年,系钢筋混凝土结构。桥面宽31米,通航高层9.5米。全长388米。桥面铺设沥青,石砌栏杆,造型美观,双车道贯通,是辛庄境内主要通行桥梁。
最宽的镇级道路:新阳大道,位于辛庄中心集镇,东西走向,始建于2003年8月。东从227省道复线起点至西苏虞张一级公路,全长6千米,宽3.6米,双车道通行。
最长镇级河道:马泾河。位于沈浜村。东从元和塘起点至西望虞河,全长7748米,河底宽8-15米,河口宽30-50米,底高程1米。
最大湖荡:南湖荡。位于南湖农场。实有面积0.8259平方千米,湖底高程1.5米。
最早建成的机械排灌站:金家大圩站。位于辛庄大潭荡(现金荡村),建于1955年,建成框架式排灌站2座,装机6台,功率360马力,倒虹吸、水闸、涵洞、大小斗门等配套建筑物205座;干渠6条,支渠4条,斗渠115条,共长48.92千米。建筑物经费40.7万元。灌溉范围辛庄、莫城1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耕地27.2平方公里。
最早开通长途客运路线:辛庄长途客运线路。于1935年8月,通车营业。
最早通航苏常班客轮: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.上海英商老公茂轮船局开设常熟至苏州班客轮,途径沈浜、张家甸、洞港泾、吴塔码头。
最后撤销的摆渡口:张家甸渡口。2003年,常熟境内最后一个被撤销的渡口。
最便捷通行的跨境班车:2011年,实现与苏州公交的延伸,辛庄306公交车,延伸至苏州相城区渭塘镇,苏州高铁北站711公交车延伸至辛庄洞港泾。
最早安装电话:民国25年(1936年),辛庄安装了第一部电话机。
最早设立邮电所:1957年。辛庄乡邮电所在辛庄集镇的桥西堍左侧。杨园乡邮电所在杨园集镇后街。
最高层建筑:光华国际大厦。位于苏虞张公路东侧光华工业园内。始建于2009年10月,占地面积11.75亩,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,大厦高22层。
最有收藏创意的民营博物馆;星海无线电博物馆。位于辛庄镇新阳大道星海文化中心,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,馆内分6个部分展示:分别为军用、民用、航空、航海、雷达、声纳等收音机系列。1200多件珍品。有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矿石机、电子管收音机、晶体管收音机、集中电路收录机等。于2012年开馆,创办人,合泰村刘巷人陆海宇。
最多书册民间图书室:张家桥图书室。1981年,张家桥人华瑞芯创办个人图书室。2013年拥有图书23000册。
最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:2006年“辛庄堂名”,2009年“谢方樽故事”,分别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09年“十番音乐”,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最大的外资企业: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。位于常熟市光伏产业园区,是一家加拿大独资企业,2001年11月落户杨园工业园区。公司占地面积220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42711平方米,注册资本9140万美元。员工 人,2013年销售收入 万元。
最早上市企业: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。2006年,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,是国内首家登录纽约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太阳能光伏企业。股票代码CSIQ。
最多获得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: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常熟分公司。2005年-2012年,合计21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。
最高等级水稻生产基地:2007年,朱家桥村建成苏州市优质水稻生产基地。
最具传统特色产业:杨园草皮绿化业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至2013年已近百年历史。全镇种植草皮9947亩,涉及农户4000多户,14个行政村建有草皮、花卉苗圃基地,面积4179亩。形成种、铲、销、运、施工一条龙产业链,从业人员5000多人。
最有风味菜馆:欧宝电竞下载-ob欧宝体育直播。位于辛庄集镇南227省道旁,1996年,由著名厨师陈兴泉建设,用一套考究和复杂的独家熬鹅程序,煮成独特鹅汤。
最有特色名菜:杨园野味。旧时东项、西项、桃园一批猎户以狩猎野鸡、野鸭、野兔和各种山鸟等。并自制爊锅,用丁香、肉桂、肉果、白芷、桂皮、八角、花椒、木香、蔻仁、三奈等10多种草药,配以黄酒,菜油精细烹饪,上市出售。经百年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名菜,加盟店普及周边城镇。
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;史纳(1915-1997)原名时长耕,杨中村何桥人。1937年春,到延安解放社中央印刷厂当技工,同年11月,参加中国共产党。
最牛的中外合作见义勇为事迹:2010年4月5日下午,发生在南湖农场,一名2岁男童不慎落水,并已浮在水面上。在紧急救命声中,有一位在附近超市购物的青年唐善露(江苏省宿迁人,在杨园一家金属制品工作)闻讯后快步赶到池塘边迅速跳入水中,救起孩子从水中托起。此时,正巧有一位西班牙巴塞罗那籍外国朋友,名叫“PED”(43岁)骑自行车经过,见有人落水立即下车救人,在池塘边平台上,快捷接住被拖起的孩子,立即把孩子平躺在地上,熟练地做按压式心肺复苏手术,用手指语指导家长做人工呼吸,很长时间后孩子吐出食物和水,眼睛微微眨动。此时懂得医疗知识的外国朋友意识到,孩子还可能出现脑部缺氧,要求家属把孩子送医。待孩子接走后,两位合作救人的好心人悄悄地离开了现场。
最高分理科状元:姚剑锋。1979年,全国高等学校考试中,杨园中学学生姚建锋。获得江苏省理科第一名,被誉为“农家状元”。
最自愿捐体老人:2005年8月1日,吕舍村戴洪根(75岁)逝世。按照生前遗愿,遗体交给苏州医学院红十字会,成为常熟市农村自愿捐献遗体第二人。
最长寿的老人:孙阿大(女)。合泰村新南人。1907年9月25日出生。2011年11月28日世故。终年104岁。
最高龄的老人:周秀林(女)。家住杨中村杨家桥15号,1913年7月20日出生,至2013年,为百岁老人。凌水保(男)。家住洞港泾项泾新村93号,1917年1月3日出生,至2013年,为95岁老人。
最高政府荣誉:辛庄镇2003年评为“国家卫生镇”,2005年评为“全国环境优美镇”,“中国纺织服装名镇”,2006年评为“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”。